EP3. 該怎麼做出最佳判斷?避開情緒陷阱,你也能夠成為零盲點思考者!

《零盲點思維》明確的告訴你,別擔心了!你的判斷力受到心態的影響,遠大於知識的影響。

零盲點思維-8個洞察習慣,幫你自動跨越偏見,提升判斷能力


哈囉大家,歡迎回到Chow好讀的時間。

今天要帶大家聊聊「判斷力」這件事情。

相信每個人都有做出不明智決定的時刻,可能是跟隨主流投資,直接被套牢;又或者是信誓旦旦的說專案絕對會成功,可是結果卻一蹋糊塗。

你可能會想,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情!我的判斷為何總是不對?

很高興你認知到你的判斷會有一些盲點,這是一個很棒的開始!那到底判斷力要怎麼培養呢?是不是就讀哈佛、劍橋的人才會有比較精準的判斷呢?

《零盲點思維》很明確的告訴你,別擔心了!你的判斷力受到心態的影響,遠大於知識的影響。

很神奇吧!

接下來,就讓Chow來跟你聊聊:判斷力到底是被什麼因素影響,同時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培養更精準的洞察能力呢?

在前面,Chow有提到一個人的判斷力受到心態的影響較多,而這兩種心態分別為「士兵心態」、「偵察兵心態」。

在討論這兩種心態前,Chow先拋個問題給大家:假設今天你工作延誤,受到別人的批評,你第一時間的反應是什麼呢?

是不假思索的回應:「沒有啊,是因為廠商的窗口拖延時間,導致事情沒有做完啊!」;還是想著:「好不爽!但是原來我這個部分做得不好,可能的原因有哪些?是哪個環節造成我工作延誤呢?」

這個問題應該某種程度上可以顯示兩種心態的區別:

前者是典型的「士兵心態」(Soldier Mindset),因為「廠商的窗口拖延時間」有可能只是一個錯誤推論,這個推論可能源自於「想要保護自己的自尊、權威不受傷害」這樣的動機。這也是所謂的:「定向動機推論」(Motivated-Reasoning)。

有個類似的概念稱作「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你只想相信你想相信的事情,當兩種證據擺在面前時,你傾向選擇有利於保衛自己的證據。

後者則是所謂的「偵察兵心態」(Scout Mindset),第一時間受到批評,可能會產生不悅的情緒,但是仍然願意去了解所有可能的原因,甚至是質疑自己過去的判斷。

整體而言,士兵心態比較像是保家衛國的士兵,做出推論的過程比較不容質疑,會劃出界線,若有人侵犯到這條界線,會產生抗拒心態。但多數時候,士兵心態更像是一種自欺欺人。

偵察兵心態則像是一個探察者,做出推論的過程像是在畫地圖,並且確保地圖上的一切都盡量貼近於真實。也跟士兵心態一樣會去尋找證據,但這些證據並不是用來捍衛自己的信念,而是用來補足地圖上的不足。

在理解這兩種心態後,接下來就要來看看,為什麼我們大腦預設都是用士兵心態來處理事情,有什麼好處?難道偵察兵心態無法達成我們的目的嗎?

士兵心態幾乎是我們每個人的預設心態,為什麼呢?這裡列舉幾個原因:

  1. 安慰自己:「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看著班上的學霸們想著:「我的資質就是不夠好,再怎麼準備都不會有好成績啦!」,這樣子的論斷其實就是基於士兵心態的動機推論,因為資質不好這件事情是錯誤論斷。主要原因是:一旦你放棄,愉悅的解脫感會瞬間湧現。但要注意,這基本上屬於一種自欺欺人的行為。
  1. 維護自尊:你是否曾看到過一些成功語錄:「要成功,必須先學會忍受孤獨」,拜託,不要為了掩蓋自己人緣差就用這種推論來說服別人!

又或者是你的房間很凌亂,士兵心態配合著確認偏差,你會更多的注意到並認同「房間凌亂,代表你有更多的創意力」這類型的小短句。

但這是真的嗎?還是只是為了維護自己自尊的一種自欺欺人呢?

以上兩種是生活中最常出現的動機,這還算是自欺的一種,那另外下面要討論的則是自欺以欺人。

  1. 說服他人:今天企業的創辦人為了得到投資,必須先說服自己公司的業績極好(自欺),未來展望有多美好等等,才能夠說服有錢的投資者投入金錢(欺人),但事實上公司業績真的很好嗎?這未必。
  1. 塑造形象:今天進行都更,選擇支持的人 be like:「我認為進行都更有利於周遭社區的便利性與整潔。(內心獨白:這樣我的房子才會增值,賣更好的價錢。)」有注意到嗎?為了塑造形象,而給出一個自欺的論斷,都更真的有利於便利性嗎?或許這時候他會拿出一疊資料,說明都更的好處,但我們必須思考的是,還會有其他影響因素嗎?好的影響與壞的影響在哪裡呢?

預設使用士兵心態其實是很輕鬆的,因為可以得到立即的情緒、自尊、說服他人的好處。

但是顯而易見的事情是,士兵心態也會造成相當多的盲點,甚至只相信固有的立場與意見。

可是另一個問題來了,若是使用偵察兵心態,上述緩解情緒的效果有辦法達成嗎?

討論偵察兵心態最重要的一點是

「你要知道你是盲目的支持,又或者是真正想找出答案?」

建立偵察兵心態的同時,該怎麼用除了士兵心態的方法來緩解糟糕的情緒呢?Chow認為可以試試看下列的方式:

  1. 焦慮、恐懼的情緒湧現時:想想自己努力多久了,現在擁有的有哪些了?

可能當自己說:「我就爛」之前,想想自己有了什麼成就,我這一科目不行,但其他科目卻很不錯,從而避免近乎放棄的這種無效推論。

  1. 將可能性量化出來:

當今天在一個創業的場景當中,人們可能因為害怕失敗所帶來的損失,所以會用士兵心態來創造一個過度樂觀的畫面,來增強自己的自信心。

但透過將信心量化出來,並將隨之而來的後果想清楚後,你就會發現其實「現實沒有像自己想的那般可怕」。

具體量化對某件事情的信心的方式有兩種:計算期望值、等值賭注測試。

  • 計算期望值:1/6 機率賺200元,5/6 機率賠10元,期望值是+25,代表幾乎每次嘗試,都能賺25元。
  • 等值賭注測試:1/5機率抽中灰球,得到1萬元美金 vs 創業成功。

前者計算期望值可能相對容易理解,但後者的等值賭注測試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等值賭注測試其實是為了某些「難以量化的情境」而產生的一種評估方式,比如說創業的成功機率、對某黨勝選的預估機率。這些都難以實際量化,但有時候我們也需要知道「對這個難以量化的情境」而言,我內心「真正的看法會是多少機率?」

接下來,請試著想想看,若是今天給你兩個選項:

第一個選項是:1/5機率抽中灰球,得到1萬元美金

第二個選項是:創業成功。

那麼你會怎麼選呢?

我的選擇是第一個選項,這代表了什麼?代表了我認為賭20%的機率去抽一萬元美金的可能性,比起創業成功還高;側面也顯示了我內心對於創業成功的真實機率預估,幾乎不到20%。

這就是所謂的等值賭注測試。

但我們可以思考一下,為什麼要量化這些可能性呢?

大多數時候情況下產生的士兵心態,是為了防備「自己想像」出來的恐懼;然而,當你將所有可能性想過一遍後,甚至是數據化後,那種恐懼感會消退許多。甚至你可以透過期望值、等值賭注測試,來確定自己對某件事的確定性,藉此來描繪更清楚的藍圖。

儘管,最後真的創業失敗了,但在你的偵察兵地圖中,已經標誌失敗的可能性,那麼這樣的失敗相對的也會變得比較能夠接受。

  1. 認知到「錯誤,並不可怕!」

錯誤真的很可怕嗎?你會擔心你的錯誤,就被別人看不起嗎?

有時候我們都會擔心太多虛假的社會成本,總覺得自己做錯事情就會被討厭、被看不起。

但事實上因為接收新訊息而有不同想法,不代表過去的想法就需要全盤否定,或者就認定為錯誤;以偵察兵心態而言,不如說是更新想法。

  1. 保持好奇與困惑

開放的心態,有時候自己的想法與現實不符的時候,士兵心態的人會說:這本來就無法預測啊。但下一次遇到類似事件的時候又會自信滿滿地給出錯誤論斷。

偵察兵心態的人可能感到疑惑:為什麼會有這種結果,是我遺漏了哪裡嗎?可以怎麼修正?\

上述這四個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在面對一件事情的時候,產生不一樣的邏輯去思考。

但是有的時候,我們仍然很難直接變換腦袋。

例如說:Chow有時候被質疑長得不是帥的很均勻的時候,第一反應也是牙起來進入戰鬥模式,誰管你保持什麼偵察兵心態,真的氣死人!

那接下來,到底該怎麼讓自己能夠順利轉換心態呢?

前面提到,士兵心態幾乎是我們大腦的預設模式,但該如何確保自己每次都能進入偵察兵心態呢?讓我們試試看從覺察偏見的五個測試開始吧。

  1. 雙重標準測試:

覺得女生們都很高傲難親近(錯誤推論),但請想像,如果今天我很擅長交際,我還會覺得女生們都很高傲嗎(另一種論述)?如果回答,那可能不一定耶,女生不一定很高傲。恭喜你,前者覺得女生高傲難親近的論斷幾乎是個顯而易見的大偏見。

  1. 局外人測試:

忘掉所有批判與自身的情緒,想像別人站在你的位置上,他們會怎麼做?

Intel執行長葛洛夫,從記憶體轉為微處理器的過程,就是典型的局外人測試-想像董事會找了新的人當CEO,新的CEO會怎麼做?絕對是直接轉做微處理器。

所以葛洛夫決定自己做了這件事,放棄記憶體市場,重新找到新方向,也讓Intel重新煥發生機。

  1. 從眾性測試:

有人說蘋果好吃,你就會跟著說蘋果好吃。但請試想,如果這個人放棄蘋果好吃的觀點,你在同樣的場合下你還會覺得蘋果好吃嗎?

想像某個人放棄了原有觀點,你還會相信這個觀點嗎?

  1. 選擇性懷疑測試:

你現在手邊有個證據支持你的論點,你會覺得這份證據的可信度高;但請假設這個證據支持另一個論點,你還會覺得這個證據可信度高嗎?

例如:我的立場是社區旁建立捷運站是個良好措施,手邊的文件也都指向這是件好事,你可能會對這份文件感到信心十足;你可以試想,若這些證據支持的是建立捷運並非好事,你還會認可這份文件嗎?

  1. 現狀偏差測試:

人類從失去中得到的痛苦,遠大過於得到的快樂。人們只聚焦在即將失去,而非獲得的東西上,同時也意味著,人們習慣維持現狀。

「即使改變可以得到更好的結果,但因為害怕失去現在擁有的,會傾向選擇拒絕改變。」

那麼請試想如果你的處境不再是現狀,你會想主動選擇現狀嗎?

案例 – 英國脫歐公投,現狀是英國在歐盟裡面,但透過現狀偏差測試來思考:如果我今天不在歐盟裡面,那麼我會想加入歐盟嗎?為什麼?

上述五種方式,能夠讓我們撇除情緒與現狀,快速覺察到自身的偏見,從而避免陷入士兵心態的影響。

那麼,在了解不同心態帶來的一些思考邏輯後,我們該如何確認自己真的具備偵察兵心態了呢?

有時候,以為自己具備偵察兵心態所造成的後果比起純粹的士兵心態更嚴重,因為會自以為客觀公正。這類人的起手式常常是:「客觀來說,我覺得都更能夠有效增進社區發展等等」,但是當別人有不同意見的時候,就會指責對方的論點。

所以可以確認以下幾個狀況,來檢視自己是否陷入士兵心態的陷阱裡面:

  1. 我真的是客觀公正嗎?通常認為自己非常理性的人,越會認為自己的論點貼近現實。
  2. 當以「我非常客觀公正」的說法為出發點時,不容指責的樣子,其實已經落入士兵心態的陷阱裡面了。
  3. 頂尖名校畢業、越聰明的人,越能擁有偵察兵心態?耶魯大學教授Dan.Kahan的實驗顯示,越聰明的人越容易兩極化,因為覺得自己在某個領域專精,論述時會產生虛假的安全感。

所以當自己很容易說出「我客觀的在討論」時,務必要透過上述五種測試來檢驗自己是否已經陷入士兵心態的陷阱裡面了。

討論了兩種心態後,相信你們當中的大多數人,會嘗試開始練習建立偵察兵心態。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但是也請記得,士兵心態在某些激勵人心的場合中有其存在的必要,同時偵察兵心態的建立,其實也只是為了讓人們能夠適時地辨別情緒對我們思考的影響,並且提供第二種、第三種、乃至更多種的想法與角度去看待同一件事情。

所以這一切都是選擇,沒有誰優誰劣,只是在某些情況而言,士兵心態的確較為侷限與單一,書中有提到一種士兵與偵察心態兩者兼具且最佳平衡的狀態,稱為「理性的非理性」。

意思是指我們善於透過非理性的方式來滿足社會、情感需求,卻又不影響判斷力。

當然,要達成這種狀態極為困難,但是如果在生活中建立了偵察兵心態,相信是能夠增進自己的思考廣度與深度。

讀完這本書的時候,Chow是直接深吸一口氣,因為實在是乾貨滿滿。雖然乍看之下僅有士兵心態與偵察兵心態的兩大觀點,但是當中的論點、依據、案例都是相當條理分明且完整的,因此閱讀起來也比較硬一點、困難一點。

可儘管如此,卻會促使Chow開始去思考生活中的一些案例,例如在《零規則》一書中,Netflix力圖打造的企業文化中,當中有一環相當貼近偵察兵心態中的「認知錯誤、更新想法」等等;又或者是學習到工作中與同儕討論事情的時候,當每個人各執己見的狀況下,該如何轉換思維模式,並找出彼此溝通的盲點。

除了這些之外,書裡也闡述了其實人們總是會被自身情緒、社會期待給綁架,如同「為什麼我們總是用士兵心態來看事情呢?」這個段落所描述的。

因此零盲點思維這本書,是力圖透過兩種心態的論述,來討論我們在生活中容易產生的偏誤,並透過五種測試,來檢驗這些偏差。

如同結尾所述,善良是種選擇;判斷也是。

沒有孰好孰壞之分,但偵察兵心態能夠讓我們看到更多世界的樣態並激盪出更多思考的火花,或許嘗試一下也不是壞事呢!

「獨特的想法與深刻的思考,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天賦。」

我是Chow,愛看書的鬆獅,我們下次見囉!

  • 中文書名:零盲點思維-8個洞察習慣,幫你自動跨越偏見,提升判斷能力
  • 英文書名:The Scout Mindset : Jumpstart your income, your life, your success
  • 作者:茱莉亞.蓋勒芙 Julia Galef
  • 譯者: 許玉意
  • 出版社:天下雜誌出版
  • 出版日期:2021/10/27

書籍連結